新能源汽车假期“充电难”如何破解?
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 文/图)“充电30分钟,排队2个小时”“原本6小时的车程,最终花了十几个小时才到”……今年五一假期,不少车主都做好了出行的准备,但对于部分新能源车主而言,他们依然摆脱不掉“充电难”所带来的“里程焦虑”。
“为了让车子多跑些路,我只能先把空调关了。好不容易开到了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大家还得排长队等一个充电桩,几十辆新能源汽车都等着充电,我们连厕所都不敢去,害怕一不留神,位置就被别人抢占了。”提起去年十一假期的出行经历,新能源车主董先生向中国商报记者感叹道,“真是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假期出行,新能源汽车“一桩难求”依然是许多车主担心的问题。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这其中,自驾游成为百姓出行的热门选择。马蜂窝大数据显示,2022年,约79%的自由行用户选择自驾游玩,较2021年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假期出行的规模也在快速扩大,同时对公路沿线及旅游景区等充电服务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能源局、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节假日充电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提升全社会充电保障能力,提前开展充电需求预判,加强节假日充电引导。
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也让充电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58.6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6.1%。而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2.7。
因此,为满足假期激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通知要求,各省级能源(充电设施)主管部门要加大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县城、乡镇建设短板,推动旅游景区及周边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在城市周边及充电需求较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科学设置大功率充电设施,提升充电效率。电网企业要加大配套电网建设投入,做好充电设施接入电网工作,加强设备运维管理,确保供电可靠。
除了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以外,充电桩能否安全、顺利进行使用,依然是众多车主关心的问题。“我遇到过好几次,俗称就是‘僵尸桩’,充电口或者设备都损坏了,还不知道上哪儿找人维修。有时候按照手机地图上的指引开过来,到地方之后却发现充电桩不能用,真是挺恼火的。”新能源车主董先生告诉记者。
针对充电设施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通知强调,全面开展充电设施安全检查,各充电设施运营企业要持续完善充电设施运维体系,加强设备监测巡检。节假日前,各省级能源(充电设施)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公共充电设施专项检查,下沉至车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景区停车场,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确保充电设施正常可用。
同时,通知还要求,要加强节假日充电引导。各充电设施运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值班监控制度,在充电流量增大时通过充电服务App、微信小程序等发布预警,及时向客户推送最优充电方案和周边充电资源。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及时通过公路可变信息标志、交通广播等渠道发布服务区车流量及充电排队等情况,指导高速公路服务区在车流量较大的充电站点安排专人引导服务,鼓励充电高峰短时补电、随充随走,减少排队等待,必要时可引导至相邻服务区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