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知商讯

为产业与资金架桥,新型储能投融资研讨会成功举办

商业品牌 2023-06-09 创始人

6月1日-6月2日,一场聚集政府高层领导、院士专家、和能源、金融、投资行业头部机构的2023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新型储能投融资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内召开。作为国内储能投融资权威高端研讨会,集聚各方智脑围绕储能与新能源、储能投融资市场、储能与绿色金融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和探讨。

  2023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新型储能投融资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作为2023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能源报、上海市太阳能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乐创能源协办。本次研讨会是储能行业第一次以投融资视角进行全景解读和展示交流的产融平台,为产业与资金深度连接搭建起了合作之桥。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建玲、中国南方电网副总经理张文峰、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副总裁熊亦晖、海辰储能董事、副总经理庞文杰、安徽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北京能源集团副总经理王永亮,出席产业年会并作重要演讲。

  储能与新能源:抢占制高点 创储能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剑波表示,“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备受关注的技术,它的发展趋势是需求大、增长快、种类杂、功用多。有很多预测,我的观点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抽蓄仍然是最具竞争力的储能技术。储能技术的选择,储能大规模应用的前提是安全,经济是关键,价值兑现和市场机制是出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剑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也提出了创储能强国的观点,他认为,电池规模储能优势突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应用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要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受季节、时间、天气等影响,发电的波动性必然造成不稳定性,所以新型电力系统必需将规模储能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杨裕生院士认为,创新研发规模储能专用电池。为可再生能源规模的需求,必须发展新的高安全、高效益储能电池抢占制高点,创储能强国。必须大力推进储能电池新原理、新体系、新材料的创新和技术攻关,风险基金应踊跃进入。

  谈及光伏发电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上海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沈文忠表示,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速度远超其他形式能源。光伏发电已经在全球多数地区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能源形式。考虑环保因素,光伏发电的性价比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介绍,光伏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导,不管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还是十四五,每年的完成率,每个计划完成率都会超过200%。太阳能光伏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又遇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机遇,发展的非常好。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上海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沈文忠

  AI技术与储能技术的结合也是本次研讨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传统基建重建设轻运维,储能设施作为新基建,除硬件建设外,后期的运维亦越发重要”,乐创能源董事长&CEO、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创新技术专委会副秘书长潘多昭介绍,储能基础设施之外的云端管理平台、运维平台等大数据平台和运维服务体系的建设,成为发挥新基建价值的重要保障。储能存在的意义还是在调节和帮助电网克服波动性的问题,波动性的问题是基于数据,基于实时策略和响应。要求从底层的硬件设备到中间的控制类设备,到云端的算法策略,以及平台间的衔接,要有足够的智能化和对应的可靠性。

  乐创能源董事长&CEO、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创新技术专委会副秘书长潘多昭

  储能与投融资市场:工商业储能会进入到快速爆发

  “工商业储能,随着电力市场交易的频次,峰谷差价不断拉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越来越明显”,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曾韬认为,今年和去年随着市场交易整体的量在扩大,峰谷差拉大,使得工商业储能的IRR一直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叠加锂电池成本下降,为什么工商业储能会成为这两年增速较快的细分市场?因为它一方面渗透率低,另外是IRR高,而且高IRR可以持续。基于这个原因,中国的工商业储能会进入到快速爆发,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

  普华永道中国能源、基础设施及矿业并购交易主管合伙人翟黎明也认为,工商业储能有更好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也会更加具有想象力。同时因为跟很多产业,包括新能源发电,电源侧的分布式电源技术,包括和微网、能源管理、充电,其他的能源消费形式的融合,未来在这个领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是非常值得投资人去关注的。

  对于储能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愉悦资本创始与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表示:实现“碳中和”的最大抓手是能源,而能源领域减碳的核心突破口则是电。新能源汽车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上,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新能源汽车将引发汽车、能源、人工智能三场大变革。刘二海判断,基于全球大市场,这些变革将指向诸多市场新机会。由此,以新能源汽车、储能为代表的中国优势产业,将在全球化3.0浪潮中大有作为。

  储能与绿色金融:多种产品助力企业发展

  “绿色金融能够为项目提供更多的有效融资保障”,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ESG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菁介绍,从政策上看,储能行业是国家投资、融资、金融政策支持的以及大力发展的产业。从工具上看,绿色贷款、债券、基金、保险、ABS、碳金融衍生品等等,都可以适用在这个行业。从科技创新来看,绿色金融的发展下一步不仅仅是发个产品,而是通过用IT化的工具、5G、互联网等新型数据手段,提升不同产业未来的科技能力。绿色金融的科技创新也可以为储能行业的发展赋能。

  平安国际融资租赁城市基础设施与运营群产品总监郭兴亮也表示,储能已经开发出了相对轻主体重项目现金流的授信模式,从而在全生命周期之内,针对这样的一类企业可以在企业成长初期带入平安资本或者平安证券等投行等资源进行私募股权和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方式,中期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中等的债权赋能,后期当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之后,可以将保险直投或者投行FA的资金带入,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小股中债大投行的综合金融的价值构想。

  储能投融资与绿色金融圆桌论坛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也在研讨会上呼吁,要加强规划引领,确保产业政策到位落地;创新商业模式,完善价格机制;要推动技术进步,建设标准安全体系;更要扩展应用场景,推动多元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

  “尽管市场需求、发展空间都较大,但当前新型储能在规模化发展、市场机制、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尚未充分发挥其对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面对大热的储能赛道,与会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在讨论中不断强调行业从业者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国网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原副总工裴哲义、浙能集团研究院电化学储能首席研究员马福元、中国华能集团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能源转型研究中心主任张鹏、中国电科院储能所副所长官亦标、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阳光电源储能技术总监汪东林、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及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曾韬、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盛弘电气股份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刘北、清新资本创始合伙人胡宇晨、平安国际融资租赁城市基础设施与运营群产品总监郭兴亮、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新能源行业组负责人丁志罡、蚂蚁集团数字科技线-可信产业产品部总经理娄建勋、中信建投基金新能源首席研究员马瑞琨、中信建投证券结构化融资REITs业务部高级副总裁刘睿、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李菁、圣炬新能源科技常易宸等诸多专家学者、能源、金融、投资行业头部机构负责人均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报告与演讲。

声明:本文为推广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新知商讯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4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