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知商讯

发力下半年经济 央地合力扩内需

商业品牌 2023-06-21 创始人

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在发力。近期,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到全国多地,均出台了若干举措,通过扩投资、促消费发力下半年经济发展。

20230619621932ta.jpg

图为工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作业。

积极部署扩投资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稳经济的重要支撑。近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部署扩投资,基建和制造业等重大项目投资成为主要抓手。

财政部近期将4.5万亿元地方政府举债限额分配至各省(区、市),浙江、四川、河北等地陆续进行了预算调整。专家表示,新增专项债发行有望边际提速,并在三季度基本发完,后续政策将侧重支持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以更好地发挥稳增长功效。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助力扩大有效投资,近期将推进与有关银行建立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助力投资主体融资便利化。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与用地、环评、报建等领域改革的衔接,继续加大投资审批数据资源共享力度,推进跨层级、跨部门的审批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江苏省日前提出,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聚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发挥先进制造业基金、省产业链投资基金等引导扶持作用,支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的强链固链延链项目建设。

在6月7日举行的2023年湖南省重大项目投融资对接会上,项目合计签约609个,涉及企业525家、金融机构22家。其中,有18个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代表项目在对接会现场签约,签约金额580亿元。

从关键环节发力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季度以来,已经有20余个省份出台了促消费相关举措,包括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减征车辆购置税等,全方位、多领域激发消费潜力。从相关数据来看,消费已在逐渐恢复并持续回升。专家表示,从餐饮、出行、娱乐,包括零售业态及企业数据来看,目前处于较好的回升态势。而从全年情况来看,今年消费可能处于相对乐观回升恢复的态势。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拉动整体消费的主力,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专家预测,随着车购税的减免政策逐步调整,新能源汽车近期将获得千亿级的巨大政策支持而强势增长。

近日,有关部门推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等政策,一些地方发放消费券,通过政府补贴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专家表示,扩大内需还要注重精准施策,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支持汽车、家电、餐饮、旅游等重点领域消费的同时,挖掘新的增长点,充分放大政策的撬动效应。

尽管内需市场逐渐向好,消费在逐渐回升,但基础仍然不稳,下一步还需要从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业内人士认为,扩大消费在扩大内需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目前政府到企业都在积极开拓消费市场,但现在影响消费的因素还包括消费能力不足等。

专家表示,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这样整个消费的持续恢复才有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把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投资的全面走强,进而带动企业生产形势的全面好转,带动就业和居民收入的显著好转,这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措施。

支持力度将加大

产业政策在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方面,更加受到市场期待。相关部门和地方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稳增长的力度正在加大。

业内人士分析,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专项债发行节奏将加快。随着财政部将今年剩余地方债额度下达至各省(区、市),新增专项债发行有望边际提速,并在三季度基本发完,后续政策将侧重支持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以更好发挥稳增长功效。

另外,追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也是可选项。去年下半年以来,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有力补充了一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资本金。

专家表示,考虑到去年该工具对于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议今年继续实施,且保持较高规模。同时,财政政策可在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方面出台相关举措。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地区、按比例的方式发放消费券。这样既能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又能调动其积极性,提振居民消费。

专家表示,后续相关部门还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各类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工具加速出台、抓紧实施,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信心活力,着力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依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新知商讯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4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