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依托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 揭示最古老恒星钙丰度起源
我国科研人员依托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简称JUNA),于2021年直接测量了关键核天体反应——氟辐射俘获质子的突破反应截面,将测量范围推进到世界最低能区并发现了一个新共振,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的钙丰度起源问题。该结果支持了第一代恒星的弱超新星爆模型,揭示了古老恒星的演化命运。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10月26日刊发在《自然》期刊上。
2014年科研人员观测到了一颗K型红巨星,并在该红巨星上观测到锂、碳、镁和钙元素,没有观测到铁元素,称其为极贫金属第三星族星。它被视作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诞生于大爆炸后一亿年左右。确切来说,它是第一代恒星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遗迹。天体理论认为,它的钙元素可能来源于热碳氮氧循环的突破反应,但尚需数据支持。
论文第一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建军26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钙诞生于一些关键性核反应。第一代恒星典型温度环境下(0.1GK,即1亿摄氏度)发生热核反应的概率极低,直接测量非常困难。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宇宙射线通量可降到地面的千万分之一至亿分之一,有利于开展稀有反应事件的精确测量和研究。JUNA就位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于2020年底建成出束。
何建军和科研团队经过几年艰苦攻关,研制出目前耐辐照能力最强的氟注入靶。实验用强流质子束轰击氟靶,探测、分析碰撞后放出的伽马射线,对该关键核反应进行了直接测量。
锦屏加速器提供的强流质子束成功将该突破反应推进到国际最低的能量点,并在225千电子伏处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
模型计算表明,该突破反应从碳氮氧循环突破出去的概率比之前预想的要大7倍左右,验证了钙由突破反应起源的假说。它也有力支持了第一代恒星的弱超新星爆演化模型,即恒星爆发后中心生成了黑洞,外层较轻的元素被抛出去,内层较重的元素被吸入黑洞,这也解释了人们没有观测到第三星族中铁元素的原因。
作为首批成果之一,突破反应实验的成功开展证明JUNA全面具备了进行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的能力。《自然》审稿人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实验成功,这为未来的核天体物理学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张盖伦)
相关阅读
- 长光辰芯发布大靶面、1亿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
- u-blox推出最新Wi-Fi 6模块NORA-W4
- Molex莫仕推出应用于工业和汽车领域的新型电流传感器Percept ,旨在提升设计灵活性和简化系统集成的复杂度
- 环球百事通!B站2022年第三季度净亏损17亿元 同比收窄36%
- 用于增强型备用电源解决方案的单芯超级电容器保护集成电路
- 这次网易说不!《魔兽世界》停服倒计时,暴雪:已与多个合作方展开会谈;1月版号发了88个!
- 天天日报丨不再支持HDMI连线播放功能?爱奇艺回应来了
- 【环球热闻】投资人炮轰罗永浩“势利眼”,曾参与锤子科技两轮融资,称其是中国乔布斯
- 华为发布上半年经营业绩:收入3109亿元 同比增长3.1%
- 精彩看点:西工大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缩比试验机试飞成功:长相极为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