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知商讯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王晓峰:越来越多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走进旅游场所

IT科技 2023-02-28 创始人

2月23日至26日,“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办。本次活动以“和合共生·塑造未来旅游生态”为主题,围绕“协调合作——推动旅游业振兴繁荣”“创新发展——探索旅游未来趋势”“兼容并蓄——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议题进行讨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图/主办方供图

活动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以《文旅融合中的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传承创新切实的需要,也是旅游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是文化与旅游融合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旅游民宿等成为展销文化产品的重要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晓峰看来,旅游作为一种大众生活新方式,为非遗提供了更多实践和应用场景。“游客通过参与旅游活动感受地域文化,各地通过挖掘文化底蕴提升旅游内涵,这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广泛共识。”据悉,我国旅游业在发展历程中的初期,就开发了大批著名的文化景区,其中就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如民歌民谣,民间文艺、传统工艺等。

王晓峰认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相得益彰”,两者间也有着天然的联系。“非遗是一个特定空间内独有的符号印记,任何一种非遗都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我们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中,80%以上的非遗项目都是以一个地区或民族来冠名的。因此,地域性是非遗重要的特征之一。”

据王晓峰介绍,当前我国A级旅游景区有1.4万家,配套设施覆盖了旅游酒店、旅游民宿、旅游小镇、旅游度假区、旅游街区等。他认为,这些空间已成为展销文化产品的重要场所,非遗在旅游场所中的展示、展演、活态传承、成果交易,使得非遗产品具备了商品属性,为传承人在展示技艺的同时创造了经济价值,让更多人乐于参与到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实践之中,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造血的方式。

非遗与旅游融合,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抓手

谈及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时,王晓峰表示,在全球化、数字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期,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正在减弱,“非遗的自然程序无法脱离生活环境,其最好的保护方式是进入现代人的生产生活中来,而旅游的重要特性正是生活化,大量异地游客的到来,为原地的非遗项目带来了生活场景和生活需求,完善了非遗的生态系统,为原地的非遗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种保护方式正在成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途径。”

王晓峰强调,非遗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于“保护与利用”。他表示,保障和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与旅游的融合,获得经济效益和个人尊严,是两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非遗与旅游融合生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走进旅游场所,打造非遗实践场景的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体验。我认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是非遗保护方式的延展,也是新时期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编辑 李铮

校对 柳宝庆

(责任编辑:冀文超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新知商讯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4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