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保护协会王晓峰:越来越多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走进旅游场所
2月23日至26日,“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办。本次活动以“和合共生·塑造未来旅游生态”为主题,围绕“协调合作——推动旅游业振兴繁荣”“创新发展——探索旅游未来趋势”“兼容并蓄——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议题进行讨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图/主办方供图
活动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以《文旅融合中的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传承创新切实的需要,也是旅游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是文化与旅游融合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旅游民宿等成为展销文化产品的重要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晓峰看来,旅游作为一种大众生活新方式,为非遗提供了更多实践和应用场景。“游客通过参与旅游活动感受地域文化,各地通过挖掘文化底蕴提升旅游内涵,这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广泛共识。”据悉,我国旅游业在发展历程中的初期,就开发了大批著名的文化景区,其中就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如民歌民谣,民间文艺、传统工艺等。
王晓峰认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相得益彰”,两者间也有着天然的联系。“非遗是一个特定空间内独有的符号印记,任何一种非遗都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我们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中,80%以上的非遗项目都是以一个地区或民族来冠名的。因此,地域性是非遗重要的特征之一。”
据王晓峰介绍,当前我国A级旅游景区有1.4万家,配套设施覆盖了旅游酒店、旅游民宿、旅游小镇、旅游度假区、旅游街区等。他认为,这些空间已成为展销文化产品的重要场所,非遗在旅游场所中的展示、展演、活态传承、成果交易,使得非遗产品具备了商品属性,为传承人在展示技艺的同时创造了经济价值,让更多人乐于参与到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实践之中,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造血的方式。
非遗与旅游融合,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抓手
谈及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时,王晓峰表示,在全球化、数字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期,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正在减弱,“非遗的自然程序无法脱离生活环境,其最好的保护方式是进入现代人的生产生活中来,而旅游的重要特性正是生活化,大量异地游客的到来,为原地的非遗项目带来了生活场景和生活需求,完善了非遗的生态系统,为原地的非遗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种保护方式正在成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途径。”
王晓峰强调,非遗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于“保护与利用”。他表示,保障和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与旅游的融合,获得经济效益和个人尊严,是两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非遗与旅游融合生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走进旅游场所,打造非遗实践场景的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体验。我认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是非遗保护方式的延展,也是新时期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编辑 李铮
校对 柳宝庆
(责任编辑:冀文超 )相关阅读
- 每日速讯:王兴将参与王慧文光年之外A轮投资 加入AI大模型赛道
- 每日快讯!TCL科技荣获两大ESG奖项 深耕教育公平助力共同富裕
- 刷屏!男歌手蔡某某,遭风险提示!马克龙推迟访问!突然崩了,马斯克宣布:紧急措施
- 艾为推出双路LED驱动IC――AW36501DNR
- 6月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腾讯榜首、米哈游第3
- 今日热讯:央视春晚没了冠名商,互动合作伙伴或将成为历史
- 【当前热闻】Lazada与APEC 2022官宣合作 借助电子商务推动东南亚可持续增长
- 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回应每经:6G时代以算为中心的服务会越来越普及,将来“算”跟“网”的融合在6G里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 华中地区首家“听力世界”互动体验创新中心落地武汉
- 视焦点讯!周鸿祎再秀肌肉,360“打包”大模型